周乐
芯片产业链迎来新变化。
4月12日,广汽发布C01、G-T01、G-T02等12款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芯片,使用场景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
有分析称,在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下,智能车控领域对于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级芯片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11日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有分析称,“原产地”认定标准或将抑制美资模拟芯片的进口,从而利好国产模拟芯片的发展。受此影响,A股半导体板块周五强势爆发,模拟芯片板块掀起涨停潮。而美股模拟芯片巨头股价下挫。
重磅发布
4月12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C01、G-T01、G-T02等12款车规级芯片,系分别与中兴微电子、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极海、奕斯伟、杰华特、国芯、美泰等公司联合开发,使用场景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
其中,与中兴微电子联合开发的C01芯片,是我国首款自主设计的新一代16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与裕太微电子共同打造的G-T01芯片,是拥有国内最高容量的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 TSN交换芯片;与仁芯科技联合开发的G-T02芯片,是全球首款带宽高达16Gbps的SerDes芯片;与矽力杰开发的G-K01芯片,是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广汽还发布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此计划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其实施的“一芯多源”策略,通过操作系统、软硬件接口、核心软件算法、关键系统需求等方面的平台化,实现了一类芯片多种解决方案,多个供应渠道,从而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长期以来,国产车规级芯片自给率低,关键领域市场被国际巨头把控。但随着国内巨头纷纷入局,国产芯片企业获得了更多与车企合作的机会,在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虽然中国芯片产业占整个汽车市场份额还不算特别高,可能只有10%—15%,但增速非常快,而且产品的品类覆盖越来越完整。
他进一步指出,在模拟芯片领域,国产芯片公司几乎可以覆盖绝大部分产品品类,而且我们在某一些产品品类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优势,不管是从性能、功能、发货规模,甚至是大规模发货之后的市场表现,国产芯片公司已经具备了不输于国外企业的同等能力和市场表现。
半导体产业链的变数
在美国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口芯片正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到38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有分析认为,在关税的影响下,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较少。
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这意味着,不论哪国芯片企业,只要流片的晶圆厂不在美国,基本不受关税影响。
而在美国晶圆厂流片、制造芯片较多的企业,预计将受到关税影响。比如英特尔、德州仪器、美光、ADI(亚德诺)、Microchip、安森美、Skyworks、Qorvo等,他们大多是IDM模式的厂商,都在美国有产能布局。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流片在美国的模拟芯片,这块国内能做的厂商比较多,但是数字芯片暂时还没有太大的波动,这部分产能很多都在中国台湾以及亚洲区域。
花旗近期在对国产模拟芯片的研报中指出,随着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增加,部分公司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德州仪器在中国的成本优势将基本被消除。预计中国模拟芯片供应商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6%—8%(领先供应商仅约1%市场份额),这为进一步本土化提供了充足空间。”花旗称。
另有分析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标准,将抑制美资模拟芯片的进口,从而利好国产模拟芯片的发展。
受此影响,4月11日,A股半导体板块强势爆发,其中模拟芯片板块掀起涨停潮,纳芯微、圣邦股份、思瑞浦、唯捷创芯等模拟芯片公司全线涨停,唯捷创芯等射频芯片公司股价亦大幅走强。
有模拟芯片厂商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由于市场大环境变化激烈,企业业务端还在观察下游反应,难以对需求端的变化轻易下定结论,但长期来看对国内芯片企业发展而言,国产自主可控加速应该是大趋势、大机会。
集邦咨询判断,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2025年第一季度,下游品牌厂大都提前出货,有助供应链中内存库存去化,预计一般性内存价格跌幅将收窄。另外,原厂减产叠加消费电子品牌商顺应国际形势变化而提前生产,带动需求,加上电脑、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已开始重建库存,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闪存价格将止跌回稳。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王朝全
2025-03-26 03:49:21
2025-03-26 10:46:29
2025-03-25 22:48:29
2025-03-26 10:49:44
2025-03-25 17:47:16
2025-03-26 10:52:35
2025-03-26 10:55:51
2025-03-25 21:58:35
2025-03-25 18:37:39
2025-03-26 0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