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的信心、底气、王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2:04:00    

面对美滥施关税遏压,为何中国经济有从容应对的信心底气?

本报连线国际经贸学者——

打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张“王牌”

陈钊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汪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多层次多维度的纵深市场形成抗周期波动的发展韧性

文汇报: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如何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陈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既要认识到这种优势,更要认识到怎样才能打好这张“王牌”。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之所以能成为“王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保证政策自主。中国可以不必太担心来自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从而更为独立自主地制定产业政策。相较而言,“小国”因其自身内循环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因而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得不看别人脸色。

第二,具备规模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带来的低成本能极大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具体而言,即中国能够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同时具备优势。即便是在众多极其细分的产品领域,超大的市场与要素规模也能够使我们做到全球领先,从而产生一大批产业链上的“小巨人”。

第三,提升经济韧性。正是在政策自主与规模优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已经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让一些逆全球化而行的国家无法为所欲为。这不但提升了中国经济韧性,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要特别强调的是,实践中,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超大规模市场潜在的优势充分转化为防范化解风险的实际能力。

汪伟:我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通过多层次需求释放与创新协同,可以构建独特的消费扩张动力。地理空间上,地区间的消费梯度差异创造了持续迭代的市场纵深,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借助新业态实现了高速增长,下沉市场消费从基础需求向品质化加速转型。

庞大人口基数与数据资源推动供需精准匹配,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传统行业效率,柔性制造体系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超大规模需求倒逼产业链升级,本土企业凭借快速迭代能力在高端市场持续突破。政策层面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为消费扩容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我国国内市场的内生循环能力支撑产业突破技术瓶颈,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如同生态体系,既通过需求分层消化产能,又以创新培育新增长极,形成抗周期波动的发展韧性。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纵深优势,使我国消费需求在规模扩张中持续积累结构升级动能,为全球消费变革提供独特范式。

提升贸易结构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增强企业“走出去”能力

文汇报:如何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外贸结构,拓展多元市场空间?

汪伟:一是应在稳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构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提升贸易结构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拓宽出口渠道。

二是应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中高端制造业,抓住绿色低碳、智能装备、新能源、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同时,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和全球营销网络建设,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

三是应持续加强制度型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和各类高标准自贸协定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通关效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我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陈钊:中国与欧洲在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因而需要加强合作。中欧双方在传统和新兴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符合双方发展利益,欧洲需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发展,为双方长远利益打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所以,我们必须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与欧洲的磋商。除了推动欧洲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向我们开放之外,我们也可以在服务领域向欧洲进一步开放。

分阶段施策,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

文汇报:如何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潜力?

汪伟:以提振消费为核心扩大内需,应分阶段施策:

短期应将稳增长、保民生、增信心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稳就业稳住居民家庭的收入来源;通过稳股市楼市稳住居民资产负债表;政府还应投入真金白银,通过直接给居民家庭发放现金补贴、消费券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激发消费需求。

中长期应突破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深层制度约束,着力推进收入分配体系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将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推动供给体系优化升级,更好匹配多元化消费需求;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消费空间格局,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推动内需潜力释放。

陈钊:消费不足本质上是因为我国居民收入还不够高、不够稳定。破解困局的思路之一是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试想一下,如果外向型企业都能够相应提高劳动者收入,那么或许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缓解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低成本冲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