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推动粮品向二三产业延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24:0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新阶段,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既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也包括农业功能价值的拓展,以及产品标准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涉及农业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全过程,是生产效率、技术装备、产业质量、产品效益的全面提升。

科技赋能

为农业生产方式注入新活力

  清明刚过,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石徐村千亩顶凌覆膜基地,数台新型覆膜机穿梭田间。“在智能轮式电动牵引平台上安装导航后,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最大偏差度精准不超过2厘米,7个小时可以铺20亩地。”正在操作覆膜机的酒泉市铸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程志新介绍。

  该示范点重点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集成配套耐用加厚地膜、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和低水分机械粒收等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单产水平。

  甘肃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70%的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70%的人口生活在旱作区。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甘肃省总结研发出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彻底改写了旱作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截至目前,甘肃省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26亿亩,累计生产粮食1.22亿吨。特别是去年,旱作农业以占全省37.5%的粮播面积,生产出占比达全省粮食总产54%的粮食,使甘肃省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27公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5.5公斤,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目标。

  不止是耕作技术的改进,各种科技“神器”也正在农田里各显身手。

  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南堤村的麦田里,青年农民史江正用遥控器指挥着无人机给麦苗施肥,采用无人机施肥的效率比过去纯人工提高了几十倍;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马铃薯种植基地,一台装载了导航系统的先进种植机在田间穿梭,播种、覆膜、砌垄等多道工序可以一次性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从良机“齐上阵”到良法“强联手”,传统农耕正被注入越来越多的智慧力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打造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是增强我国农业现代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向“链”而融

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拓展

  在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一个个豆油包装塑料桶被吹塑成型后,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灌装、压盖、贴标等一系列工序自动完成,再由一个机械手整齐装箱,一箱箱新鲜出炉的大豆油便被送往成品立体仓库里。

  日前,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北安分公司举行共建百万亩有机大豆产业暨定制种植收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预计年产有机大豆将达到15万吨。项目采用“企业订单+农户专种+全程溯源”机制,通过定制农业的方式,确保种植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益,同时严格按照欧盟标准进行有机种植,全程可追溯,确保大豆的品质和安全。

  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辛店镇和秀春家庭农场的直播间里,农场负责人陈桂芳正将刚出笼的馒头掰开,密集的蜂窝结构在高清镜头下清晰可见。“这馒头香来自我们农场自己种植的小麦,从播种到磨粉全程可追溯。”她点击屏幕调出溯源系统,显示出小麦生长的全过程影像。

  “我们加工的面条、馒头,采用的是‘中麦578’优质高筋小麦,通过传统加工方式,保留了麦芽糖等营养成分,做出来的面食既筋道又好吃。”陈桂芳一边展示新产品一边介绍道,好产品还得有好品种作支撑。陈桂芳的家庭农场目前已经拥有面条、面粉和馒头等多种产品,借助于电商销售,足不出户便销售一空。

  陈桂芳还通过申报“绿色农产品标志”,注册“煜壇”商标,进一步实现了农产品的延链增值。目前除了她流转的400亩土地全部种植优质麦,每年还收购5万斤优质麦进行深加工。

  而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农业发展棋局中,产业升级遵循着清晰的逻辑链条:以“粮”为基,向“链”要效。

  在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园,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调浆、涂布、脱布、预干、切丝等工序一气呵成。一袋袋粉包、料包迅速被装进包装盒,再通过传输带被分拣、包装,随后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拥有28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240万桶,年产7.2亿桶方便食品。我们的方便粉丝自主和代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六成。”车间的工作人员介绍道。从20世纪90年代“涂布式”粉皮机问世,到如今的“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已从1.0推进至4.0时代。

  通许县发展酸辣粉产业并非偶然。当地的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凭借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产出的红薯淀粉含量高、品质优,为酸辣粉提供了优质的原料。通许县还积极出台政策,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目前,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已形成从红薯种植、淀粉加工、粉条制作到调料生产、包装运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就业6.1万人次,方便粉丝自主和代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六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该县还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730亩的酸辣粉产业园,涵盖标准化厂房、物流仓库、人才公寓、电商服务等配套设施,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需要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