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75年来,这支名字里带有“中国”二字的杂技团捧回了75枚国内外顶级金奖,用实际行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播者。日前,中国杂技团2025年业务考核正式落幕,这是一次浸透了汗水的技艺检验,也吹响了中国杂技团建团75周年系列活动与进一步融入市场浪潮的前音。
业务考核全是拿手好戏
当你以为一辆自行车的承载量早已达到上限时,又有两位姑娘轻巧跃上,众人展臂亮相,如一朵花层层绽开;在13米的空中,演员倒立,支撑他双手的高拐开始左右摇摆,演员却要稳若风中修竹,晃而不倒;花盘演员踩着俏皮清丽的音乐入场,一个个碟子用细棍支起,在她们手中旋转轻颤,如蝴蝶振翅,更让人屏息的是,不少动作要站在同伴肩上完成……
“让世界看到最好的杂技”,这条悬挂在中国杂技团马戏大厅里的横幅,是全团100多位演员挥汗如雨的缩影。车技、高拐、花盘、空竹、蹬伞、地圈……两天里,业务考核火花四溅,所有人都亮出了拿手绝活。24岁的管利寅带着高拐节目参加考核,这个项目他练习了12年,上台表演10年:“难点首先是惊险,然后要刚柔并济。”既要有足够的支撑力量,又要在高拐上灵活地“顺势而为”,要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平衡,对演员挑战不小。
36岁的樊梦蝶是目前团里年纪最长的女演员,她参演的花盘节目中,每位演员两只手里各自转着7个碟子。“在保证肩膀、手腕、手腕发力转盘的同时,我们还要完成其他的杂技技巧和舞蹈动作。”樊梦蝶记得,刚开始学习站肩时,上方的演员一踩上来,下边的演员就不会动了,现在,大家的衔接已非常顺畅,她们还可以用肩膀“搭”起一条路,让同伴踩在肩上不断向前。
加入适应时代的“艺术修养分”
“这不只是一次考核,也是一次大比武。”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孙力力说。演员队的同类型节目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集中考核,对比中见真章、立标准。为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评委由来自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及团外的业界权威组成。三个月前,业务考核的通知发出,如引线点燃全团,每个周末晚上,排练厅灯火通明,“永远抢不到地方”。孙力力欣慰于大家“发自内心的积极性”——杂技在中国绵延三千多年,历史悠久,老少皆宜,但这份亲切感也把杂技创新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顶碗、顶碟、钻圈,观众从小看到大,如今的杂技演员还能为大家带来哪些惊喜?
“业务考核的打分标准延续了之前的技术分和艺术分,技术分要求技巧有难度,艺术分考察舞蹈或者亮相动作。”孙力力介绍,在此基础上,今年的考核额外加入了“艺术修养分”。“过去,大家总说杂技蜷胳膊蜷腿不好看,演员内心的独白没有表现出来。”孙力力从体操、花样游泳等体育赛事中取经,触类旁通,“谁说杂技表演不需要有人物?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信念感,钻圈就要像斗士,花盘就要像花仙子。观众想看的,不再是你踩在别人脑袋上,表现自己的技术有多难,那种演法让人难受。又好看,又有出其不意的技巧,这才是未来杂技需要的全面演员。”
考核成绩未来与奖励机制挂钩
杂技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艺术品种,也是最早进入国际演出市场的中国演艺产品之一,在向市场求发展的路上,中国杂技团一直是先行者,以去年为例,中国杂技团带《玄·多维集体球技》《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前往安道尔、德国演出数十场,在日本30多个城市的51场巡演全部售罄;在北京与周边城市,《崇礼大马戏》《New技惊四座——国际马戏金牌秀》等驻场演出口碑不俗。
无论是每年大量的海外巡演,还是国内市场对优秀杂技作品的旺盛需求,在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看来,“一切的基础是演员在业务考核中表现出的能力,是好作品的到位呈现。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次考核中,同一个节目出现了很多组不同演员,也有演员主动创作了一些我们没想到的节目。从前,一走向市场,大家总是会想到那几个人、那几个动作,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开发更广阔的市场,演出在市场的落地,也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而为了进一步激活大家的创造力与积极性,李驰提到,未来,考核成绩将与演员的奖励机制挂钩。
借着业务考核的势头,中国杂技团建团75周年系列活动正式起航,今年,中国杂技团预计将开展一轮金奖精品全国巡演和一次精品力作在京展演,向观众充分展示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方非
2025-03-26 03:49:21
2025-03-26 10:46:29
2025-03-25 22:48:29
2025-03-26 10:49:44
2025-03-25 17:47:16
2025-03-26 10:52:35
2025-03-26 10:55:51
2025-03-25 21:58:35
2025-03-25 18:37:39
2025-03-26 0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