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车队轰鸣,1万余吨铜精矿混成矿经黄岛海关检验合格后,驶出青岛中外运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保税混矿仓库,奔赴国内冶炼企业。
铜精矿是法定检验货物,进口时对铅、砷、氟、镉、汞等元素含量有强制性准入要求。铜精矿保税混矿,即企业在保税监管场所内,将不同来源、不同品质的铜精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比,以符合进口要求。
“以往从国外采购的铜矿先在马来西亚等国混配再进口,现在可以直接在国内保税混矿,既压缩了采购成本,又丰富了供应渠道。”青岛中外运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龙介绍。该公司铜精矿保税混矿项目于2024年上线运行,目前已完成混配矿总值已达6.87亿元。
为支持保税混矿业务发展,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聚焦矿源备案、账册管理、入出区监管、混配作业等业务重难点,量身打造了定制化全链条工作方案,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和风险管控体系,规范保税混矿作业。同时,该关通过现场核查、视频监控,全面掌控进口矿料的进、出、转、存物流动态,并高质量开展混成矿取样送检、结果审核,确保产出的混成矿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
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口口岸和集散中心,青岛口岸上除了铜精矿,其他各类矿石混配业务也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一艘载有20万吨铁矿石的远洋货轮抵达青岛港后,卸船作业线与混矿作业线同时启动,卸船的同时便完成了铁矿石混配作业。混成矿随即装入列车货厢运往生产企业,实现了从船舱到车间的“零等待”。
“通过优化进口矿石卸货运输流程,将卸船作业线与混矿作业线直连,进口矿产品无需运往后方堆场堆存,而是卸船后直接混配。”黄岛海关查检二处查检三科科长亓秉哲介绍说,传统模式下,进口矿石需要先运往后方堆场堆存,再运混矿堆场混配,不仅耗时长,而且存在撒漏污染等诸多弊端。流程优化后,不仅混配效率更高,有效避免货物撒漏,还可通过铁路直接发运,全年可为企业节省各类综合成本超400万元。
“海关监管举措不断创新,我们也在持续优化配矿堆场布局,形成提升矿石装卸和混配效率的合力。今年3月份,完成混配矿1426万吨。”青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调度室副主任陈彦宏说道。
此外,黄岛海关还开发了“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自动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矿石智慧鉴重,将每船次鉴定时间压缩30%以上。“云港通”散货智慧查验系统,则可将海关放行信息直接推送给港口,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船船直转”“船铁直转”等海关业务,有效节省了人力和运行成本,让货物通关“智上加智”。今年1-3月份,黄岛海关监管进口矿产品约1426万吨,同比增长约16.9%。
黄岛海关查检二处副处长王正直表示,下一步,黄岛海关将继续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水运散杂货智慧货管场景链建设,推广应用“提前申报”“随卸随查”“嵌入式检验”等措施,促进港口混矿业务进一步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通讯员 苏群 王忠祺)
编辑:刘建
2025-03-26 03:49:21
2025-03-26 10:46:29
2025-03-25 22:48:29
2025-03-26 10:49:44
2025-03-25 17:47:16
2025-03-26 10:52:35
2025-03-26 10:55:51
2025-03-25 21:58:35
2025-03-25 18:37:39
2025-03-26 0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