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白洋淀千里堤:芦苇人家的今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8:00:00    

2012年1月,河北任丘七里庄村,村民收割自家的芦苇(宋朝兴/图)

白洋淀的时间一度过得缓慢,它地处华北平原,千百年来汇集了太行山麓发源的河水,形成了一片由几千道河渠和上百个湖泊群组成的水荡。荷花、芦苇、小木船,长期构成了人们对白洋淀的印象,直到十年前,这里的村庄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方式。

2011年12月,圈头村,村民将芦苇运到七里庄村生紫码头交易(宋朝兴/图)

村庄与水荡紧密相连,中间隔着一条长堤,名为千里堤,其中白洋淀千里堤全长35.8公里,主要在雄县境内。堤坝的一侧是成片的芦苇荡,另一侧排布着村庄。村里的人靠着水荡生活,白洋淀里有五十多种淡水鱼类,夜晚摇着船出去,清晨就能带着渔获回来。水边还有养鸭的人家,鸭群散在水荡浅滩边,吃鱼、虾和水藻。鸭群下的蛋制成皮蛋,晶莹透亮,香气十足。

2014年2月,七间房村,小孩跟着父亲到淀边修船(宋朝兴/图)

白洋淀的芦苇也是附近村民的一大生计来源。芦苇在春天发芽,在夏天茂密,在秋天干枯,到了冬天,湖上结冰,村里人成群结队地走下堤坝去割芦苇。孙犁在1945年创作的《荷花淀》中写道:“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2014年3月,圈头村,乘船出行的村民(宋朝兴/图)

芦苇收回来,分给每家每户。村里的女人聚集在一起织芦苇,编出的苇席、苇箔又密又精致。来年河道涨水,苇席就由船运送出去,变成平房的屋顶、粮库的地垫和人们的床垫。

2016年12月,采蒲台村,编织苇席的老人(宋朝兴/图)

白洋淀特有的时序主导着村里的生活,群体性的生活塑造着村民的关系,彼此独立又彼此依赖。如果哪家人要盖房子,招呼一声,全村人都会来帮忙,主人家只需管饭,不计工钱。

2017年2月,七里庄村,正月里唱大戏(宋朝兴/图)

近年来,白洋淀周边城镇化进程加快,高铁线路从这里穿过。水荡上的小木船如今已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游艇,载着游客在荷叶间赏景。大规模编织芦苇的场景消失了,乡间的梆子戏剧团也解散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在旅游景点忙碌。

往日的宁静全都留在了芦苇深处。

2022年7月,采蒲台村,面祭(宋朝兴/图)

2024年10月,鄚州古城墙遗址(宋朝兴/图)

2025年1月,鄚州大庙旧址,前来祈福的人。原鄚州大庙的东配殿药王庙供奉的是神医扁鹊,其前身为扁鹊祠。据《任丘县志》记载,鄚州大庙曾经历三次大火。上世纪90年代,鄚州大庙另寻新址修建(宋朝兴/图)

2024年3月,李广村,村民和她的鱼鹰(宋朝兴/图)

2024年5月,七里庄村,从事游艇旅游的青年(宋朝兴/图)

2024年12月,枣林庄村,枣林庄枢纽建设工地的工人。枣林庄枢纽是白洋淀泄洪的控制工程(宋朝兴/图)

2024年9月,西大坞村码头景观(宋朝兴/图)

2024年6月,横跨赵王新河的雄商高铁线(雄安新区至商丘)建设现场(宋朝兴/图)

2023年9月,梁沟村水域(宋朝兴/图)

2024年11月,李广村西码头(宋朝兴/图)

宋朝兴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聂阳欣

责编 郑洁 方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