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时常会在生活中听到“碳中和”这个词。同时,可能我们不少人也知道,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使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而等时间到了2060年,我国则将争取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它们两个合在一起统称为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而这里所指的碳,其实就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并不是一个少见的事物,我们每个人在呼吸的过程中都会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不仅如此,许多人爱喝的可乐等碳酸饮料中,都有着二氧化碳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区区一个小小的二氧化碳,会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它呢?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温室效应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本文将详细的介绍温室效应的产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为太阳辐射。它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
尽管我们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仅仅是太阳总辐射量的22亿分之一,但它却是我们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有许多人经常将太阳辐射与太阳光之间搞混,认为它们是同一事物。事实上,太阳光只是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它是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区。
我们可以根据波长将太阳辐射分为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
前者是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证明的,而后者则是因为光具有叠加,干涉等波的性质。因为本文所讲述的是温室效应,所以这边不对波粒二象性的具体证明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只要知道光既可以被当成波,又可以被当成光粒子即可。
在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的时候会受到严重的削弱,比如我们知道大气中的臭氧层会吸收紫外线。同时大气对太阳辐射还有着反射和散射作用。
这些大气作用最终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约占原有太阳辐射的50%。它们主要是,近紫外区,近红外区和可见光区。其实无非就是可见光区,再加上靠近可见光区两边的紫外区和红外区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短波辐射之所以可以到达地面,是因为大气不吸收它们。就是大气有点挑食,它只吃长波辐射,不吃短波辐射。
比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它所吸收的就是长波辐射,吸收的波长位于红外线区。
这一部分被大气层所漏过的短波辐射,最终就到达了地表。显而易见的是地表会吸收这部分辐射,从而使其温度升高。
这边还需要先介绍一下热辐射。
一切具有温度的事物都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热辐射。比如说我们,此刻就不断向外发出电磁波。而物体的温度越低,则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就越长。
比如我们此时向外辐射的属于长波辐射。那么自然可以考虑到地面的温度相对而言也不会特别高,所以它所辐射出来的也是长波辐射。这一长波辐射恰好可以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吸收,就如同在地球表面上盖了一层被子一样。
而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这一情况就越发严重。
因为二氧化碳不会吸收从外界进入到地球的短波辐射,但是却阻止热量从地球离开到宇宙中。这就导致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冰川融化并引发各种各样的灾难。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温室大棚用的也是同样的原理,塑料大棚对于电磁波也是选择性吸收的。
属于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可以随意进入。但是当地面温度升高以后,所散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无法出去,因为它们被大棚的塑料薄膜给吸收了。这就导致大棚中的温度越来越高,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2023-05-05 14:38:52
2024-09-01 09:07:00
2024-09-24 09:39:10
2024-11-03 09:20:24
2024-12-06 09:54:31
2025-01-04 18:05:21
2025-01-04 19:38:42
2025-01-04 21:41:42
2025-01-04 23:55:33
2025-01-05 0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