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苏轼一生坎坷,乌台案险丧性命,后又数遭贬谪,宦海沉浮。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冷傲和执念,一肚子不合时宜。历经坎坷波折,他也曾苦闷彷徨,发出“把盏凄然北望”的哀叹;也曾产生过归隐江湖的消极念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最终这些苦难和磨难,都没有打到他,反而练就了他豁达的鲜明特性,进而成就其成为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大家都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号叫做铁冠道人。今天,就重点学习一下这首极具禅意的《观潮》。
诗词原文如下: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就是:庐山空濛奇妙的烟雨,钱塘江波澜壮阔的潮汐,这是两个举世闻名的名胜景观,很值得亲临其境,仔细观赏一番。如果在有生之年,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不过,终于真的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如愿以偿,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和妄念,也不过如此,并无什么惊奇,只觉得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据资料介绍,苏轼这首诗是其晚年临终前专门写给儿子苏定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由这首诗想到,入禅讲究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看山是山”,第二层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第三层境界是“看山还是山”。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告诫人们,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抱有太大的执念,就会通过自己的大脑去刻意地美化它,然后编造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你见到的就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假如这时你见到了它本来的面貌,你就会非常失望,这就是你自寻烦恼了。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放下。也只有放下,一切才能回归正常的本来面目。
2023-05-05 14:38:52
2024-09-01 09:07:00
2024-09-24 09:39:10
2024-11-03 09:20:24
2023-05-05 17:50:20
2024-09-01 09:22:34
2024-09-24 09:53:56
2024-11-03 09:36:05
2023-05-05 21:02:42
2024-09-01 09: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