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84.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1.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7亿元,藏书396.5万余册;设有22个学院, 开设72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 ,有专任教师2033人,全日制在校生3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3500人,外国留学生近200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万余人
郑州粮食学院
1956年年初,粮食部与轻工业部协商,拟成立“食品学院”。经教育部同意,粮食部决定先成立中央粮食干部学校。
1956年5月,教育部批准,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在北京建立。6月 国务院任命张清为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副校长。9月 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粮食部领导亲临祝贺。
1958年8月17日,粮食部决定筹建粮食学院。9月,国务院任命林朗天为中央粮食干部学校校长。
1959年,粮食部以中央粮食干部学校为基础组建北京粮食专科学校,在此基础上筹建粮食学院。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北京粮食专科学校通过培训干部和招生,为粮食学院的成立与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师资,奠定了基础。
1959年9月7日,粮食部粮食学院筹建小组决定,成立郑州粮食学院筹建处。主管基建的副校长张清张靖率筹建处由北京搬至郑州,负责粮食学院的建校工作。11月,开始征购土地。12月1日,首期工程学生宿舍北楼和东楼动工,由河南省粮食厅基建工程队承建。同时,积极购置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为搬迁作准备。
1960年6月16日,粮食部在北京宣告,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粮食学校——郑州粮食学院正式成立,学校受粮食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以粮食部为主。
1960年8月,北京粮食专科学校分3批搬迁郑州。
1960年9月1日,学校首次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320名新生报到,并参加建校劳动一周。10日,学校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
从1960年至1966年,学校共招收5届1139名学生。
建校之初,党委号召师生学习“抗大”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学习贯彻《高教六十条》,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971年11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郑州粮食学院建制,保留原有的粮食加工、粮食储藏、油脂工学专业,并入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为粮油工业系。
1972年2月,经省文教局批准,两校部门完全合并,教工统一使用。粮食加工、粮油储藏和油脂工程3个专业的专业教师组建粮油工业系。其他教师,全部编入农学院相近学科的教研室;财务全部划归农学院统一核算,不单独设账;所有财产,由农学院统一调拨,于1972年2月将学校的办公桌椅、文件柜、沙发和学生双人床等大批家具调往农学院。
1972年4月,河南中医学院迁入学校校舍办学。
1973年7月1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粮油工业系脱离河南农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郑州大学工学院)。同年,在省内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8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郑州粮食学院。此前,学校有50多位骨干教师调出。
到1989年底,学校共设有6系、3部、1室,即食品工程系、粮食工程系、粮油储藏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基础部、政治理论教研部、成人教育部、体育教研室,设有42个教研室和33个实验室,有15个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
2000年3月3日,向省教育厅提出将“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理工学院”的申请。
2000年5月7日,再次向省教育厅提出将校名更改为“郑州工程学院”或“中原工学院” 的申请。河南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分别向教育部上报了学校更名的请示。
经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研究评议通过,2000年6月5日,教育部向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的通知,正式批准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3月诞生的郑州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学校下放河南省,改名为河南机械制造专科学校。
1959年,又改名为郑州机械制造专科学校。
1962年,一机部收回学校,仍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
1970年,学校下放郑州市,改办郑州第二机床厂。
1978年,一机部将学校收回,复名为郑州机器制造学校。
1983年,改名为郑州机械专科学校。
1993年,更名为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5月13日郑州工程学院与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
2010年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粮食局共建河南工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示了“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名单,河南工业大学参与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为牵头高校),成为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高校。
2020年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11月11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 ,河南工业大学申报的粮油食品行业学院、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行业学院获批立项建设。
2023年6月29日,河南工业大学未来科学研究院暨复杂性科学中心·未来粮食科学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科创大楼举行。
截至2023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3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49人,博士学位教师1130人;硕士生导师896人,博士生导师95人。汇聚了发达国家院士、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14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30个。
“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
特聘院士:DennisSalahub、崔俊芝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复生、屈凌波
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原方)
省级教学团队: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雷兵)、粮油工程与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陆启玉)、谷物科学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赵予新)、力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原方)、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团队(带头人:阮竞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浩军)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个,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农学、医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1项,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建设学科3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
该校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14名(参评高校共51所)。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3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1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专业16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
省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运筹学、基础会计学、粮油储藏学、储藏物昆虫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西方经济学、土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应用、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分析化学、无机化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传播、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级英语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财务会计1、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现代饲料科技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商务
省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生物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动物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粮食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生物技术、会计学、英语、视觉传达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广告学、法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物联网工程、动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学、广播电视学、车辆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化学、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政学、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粮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3年,我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2014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2015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2016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6项;2017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3项;2018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项。
截至2022年6月,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732项、省部级奖励1425项;国家“挑战杯”竞赛连续多年领跑河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夺得河南历史首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录取人数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多年获评“全国优秀项目办”“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根据学校网站2022年6月信息,学校是“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郑州市、周口市、鹤壁市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贵州达众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院”等。
根据学校网站2022年6月信息,学校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分别是与英国雷丁大学举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与英国班戈大学举办的“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中国台湾中原大学举办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韩国仁荷大学、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发展论坛”、“计算化学国际研讨会”、“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承办单位,已培训来自108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近3000人。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13位。
截至2023年4月,学校现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物流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物流研究中心、媒介生态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0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校内还有粮仓建筑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77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和100余个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
学校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高温树脂结合剂超硬磨具、柔软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中国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质量标准贡献奖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4项,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619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49项,授权发明专利205项;SCI、EI等收录论文2298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65部。
2021年11月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河南工业大学参与由河南省主持完成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粮仓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在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据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5月,全国约70%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学校研发的技术。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中国粮食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家投资337亿元的国家储备及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该校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该项目1/3工程设计任务。
截至2022年6月,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有馆藏图书39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6万册,电子书110.5万册,有包括SCI、EI、Springer、CNKI在内的中外文数据库44个,其中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1个,自建粮油食品和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专题特色数据库2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创刊于1980年,创刊刊名为《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000年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双月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该刊于2005年1月创刊,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固定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固定收录期刊,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固定收录期刊。
《粮油科技(英文)》期刊是中国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食品工业类英文期刊,于2018年1月正式出版。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交叉科学:计算生命科学),是SCI期刊。该刊编辑部设在学校,隶属于学校学报编辑部。
校名
河南工业大学校名标准字使用毛泽东书法字体。
校标由“河南Henan”首字母“H”和环弧构成主体,H横向即为“工”字。 H的下半部曲线为浪花状,象征黄河,体现地理位置。 H的上半部折线为齿轮状,象征工业,体现学科特征。 H代表学校,整体成奔腾向上的动势,表达学校事业不断开拓,以腾飞、跨越之势再创辉煌寓意,展现工大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五颗五角星代表师生,五星弧形排列,腾空而出,标志着学校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送栋梁人才。 环弧形电子轨迹象征科学研究,也可看作是H的运行轨迹,环弧形渐变延伸象征学校发展之路无限延长。 1956为建校年份,代表学校扎实雄厚的基础和历史积淀。 | 校徽 |
明德 求是 拓新 笃行
明德,旧谓美德,《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美德比粮食更馨香。《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求是,求乃探索、寻取之意,是则为正确或认为是正确的。寻求科学真理。
拓新,拓乃开辟、扩充之意,拓新则创新之意。
笃行,笃乃忠实、专一之意,笃行系诚挚而专一的践行。
总意: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通过探索去求真,努力创新并专注地践行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日同升。
清晨的歌声,青春的身影,
为了中原崛起,为了中华复兴。
崇尚明德求是,坚持拓新笃行。
我们和时间并肩,一路攀登危山险峰。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时同行。
科学的脊梁,人文的羽翎,
为了中国制造,为了工业文明。
敢于发现发展,勤于建业建功。
我们和空间携手,共同走进繁荣昌盛。
(作词:王怀让 作曲:吴歌)
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
校风:团结进取 务实高效
教风:博学奉献
学风:勤奋诚信
2023-05-05 14:38:52
2024-09-01 09:07:00
2024-09-24 09:39:10
2024-11-03 09:20:24
2023-05-05 17:50:20
2024-09-01 09:22:34
2024-09-24 09:53:56
2024-11-03 09:36:05
2023-05-05 21:02:42
2024-09-01 09: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