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户合肥,能打飞的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0:48:00    

近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行业传来新消息,3月28日,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

持有OC的企业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这意味着,合翼航空拥有了空中商业化运营的资质,可以面向普通消费者开展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

那么,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普通人很快就能够坐上eVTOL,打“飞的”出行了?

答案是:先别急。

一家eVTOL企业想要正式开展商业化运营需要“四证”齐全。分别是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标准适航证(AC)和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前三张证件证明了企业有生产可靠飞行器的能力,而最后一张证件则认可其上天运营的安全性、合规性。

从拿证的进程来看,亿航智能的确走在前列,国内头部eVTOL企业中仅有亿航智能集齐“四证”。

其他企业也在不断加快脚步。2024年10月23日,沃兰特航空VE25-100项目型号合格审定首次审查会顺利召开,适航审定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24年6月,峰飞航空载人eVTOL盛世龙首次型号审查会顺利召开,峰飞航空步入载人适航阶段。时的科技也已与中国民航局签署适航审定问题纪要(G1),进入适航实质阶段。不少头部企业都预计在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据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透露,目前,申请型号合格证(TC)的企业已经大排长龙,预计要排上一年多。

尽管各家eVTOL企业仍然在适航取证方面不懈努力,但罗军坦言,想要真正进入低空经济时代,可能还需要再等上个两三年。在他看来,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空域开放,二是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地面飞行服务网络等配套设施的搭建,三是企业拿到OC。目前,低空空域改革尚在推行中,而大部分城市的低空基础设施还未搭建完善,那么即便取证也仅能实现有限范围的飞行。

“现在大家的期待太高、太急迫了。”罗军指出,飞行器飞起来只是第一步,需要形成常态化的运营模式,一条航线每天能够飞足够多的班次才能称之为“经济”,如果飞行器仅能从A点返回A点,在遥控范围内盘旋几圈,那么象征意义仍大于实际意义。而在两三年后,国内大中型城市的低空基础设施基本能够完善,城市之间“低空交通一张网”等基础设施标准也能确定,以提供足够的飞行保障。“当然,合翼航空的取证仍然具有里程碑意义,对行业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罗军说,毕竟行业需要头部企业先行探索成功,才能迎来大规模爆发。

合翼航空也表示,今后,合翼航空将在合肥骆岗公园等运营点正式开展商业载人服务。在此前采访中,骆岗公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亿航智能和合肥将在骆岗公园联合建设合翼航空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将建立票务区、安检区、候机区、乘机区、充电区、维护区等区域,并开展演示飞行。这个支撑诸多科技创新场景落地的公园可能将是长三角最先常态化运营“空中出租车”的地方。

另外,合翼航空拿到OC对于合肥而言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机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负责人表示,OC取得是低空经济重大试点任务的开始,合肥将以此为契机,把安全作为核心准绳,加快建设运营保障体系相关的更多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及监管措施。

原标题:《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户合肥,能打飞的了吗?》

栏目主编:陈抒怡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