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缅怀“马石山十勇士”,我们在赓续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2:52:00    

春风轻拂松柏翠,丰碑永驻英魂存。清明节前夕,威海市党政机关干部、退役军人、少先队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怀着崇敬心情,前往马石山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在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接受现场教育,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2014年,“马石山十勇士”同“狼牙山五壮士”“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五个群体一起成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用生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和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世代赓续传承。

马石山十勇士是抗日战争英烈群体的典型代表。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抗日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的战斗事迹具有鲜明的代表性。1942年冬,在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施“拉网式扫荡”的危急时刻,八路军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十名战士在没有接到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承担掩护群众突围的重任,他们“四进三出”敌人包围圈,带领1000余名群众成功突围,在弹药耗尽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这种将群众安危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牺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同于其他英雄群体多是掩护部队撤离,马石山十勇士的战斗发生在敌后根据地核心区域,他们本可以有生的可能,却用自己的牺牲直接保护了数千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其事迹更具人民性的特征。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马石山十勇士”旗帜作为第一英模方队的旗帜,在天安门前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全国性的抗战精神象征得以更加彰显。

马石山十勇士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十勇士的壮举是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传统美德的时代诠释。在三面受敌的绝境中,他们选择三次往返敌阵接应群众,这种超越军事常规的牺牲行为,展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精神境界。其事迹经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传播后,迅速在胶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成为激励敌后军民坚持抗战的重要精神力量。从1942年到1944年的3年间,胶东军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群众支前积极性显著提升,巩固和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这种精神力量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石山十勇士是抗日战争军民一体的精神丰碑。辛殿元老人是马石山惨案幸存者,他回忆当时与班长王殿元的对话场景,“你们还不走吗?你们都是第四批了,天快要亮了。他说不能走啊,这里头有一个人,这说明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根本就没有考虑牺牲的问题”。马石山十勇士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力营救被困群众,是深厚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与此同时,马石山十勇士的牺牲,更加激起了胶东人民大力支援我军作战的决心,他们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与疏散伤病员,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比如,在1942年全国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胶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同日伪军鏖战中频繁转移,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刚来到人世间的亲生骨肉,送给当地百姓带养。为了解除部队和干部的后顾之忧,中共胶东区委指示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筹办胶东育儿所,寻找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共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的“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缅怀历史,革命成功的密钥源自于军民唇齿相依的互相托举。

马石山十勇士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自1943年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马石山主峰南坡立“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以来,当年被围困在马石山的抗日军民与日军激战时用石块垒成的5处掩体和被困军民饮水用的水井均保存完好。2000年,又修建了“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碑”。目前,马石山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现存的237座烈士墓中,无名烈士占比达68%,年接待扫墓群众20万人次。在中小学教材中,马石山十勇士事迹作为“抗战英雄群体”“敌后游击战”“人民战争”等典型编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内容。其事迹还在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专题报道,并被改编为电影、情景剧、纪实文学(如峻青的《马石山上》)等,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案例。

马石山十勇士是当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范例。作为甲午战争主战场、红色胶东策源地,威海注重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以“警钟长鸣”为主题,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组建“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重点研究梳理以马石山十勇士等为代表的人物事迹,通过主题宣讲、时空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鲜活的表达方式,创作推出了《马石山十勇士:舍身忘死恸山河》等13组宣讲作品,并先后走进上海、济南、青岛、天津、哈尔滨等8座城市,为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的2.4万余名师生和中组部专题培训班、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辽宁舰航母编队等开展宣讲70余场次,在社会各界、机关干部、高校师生、各大军营中引发热烈反响,开创了地方到“军中党校”“航母编队”开展宣讲的先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马石山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十勇士的呐喊仿佛仍在山谷回响。在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铭记马石山十勇士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他们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和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 徐杰